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号)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优化涉农专业结构,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动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教育部办公厅决定面向全国涉农本科高校开展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根据通知要求,我校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充分认识建设发展新农科的重要意义,结合本校实际,认真组织开展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申报工作,经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和公示等程序,我校有一项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和两项省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获认定。
四川省教育厅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名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承担院校 | 备注 |
1 | 以新农科建设为引领的农学类专业改革与实践 | 黄玉碧 | 四川农业大学 | 获批国家级 |
2 | 现代农业装备“一省一校一所”科教协同育人的四川探索与实践 | 边慧敏 | 西华大学 | 获批国家级 |
3 | 基于 OBE 理念的政校企多边协同产教融合人才培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 赵先明 | 宜宾学院 | 获批国家级 |
4 |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动物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创新实践 | 王继文 | 四川农业大学 | 获批国家级 |
5 | 新农科视域下“农科教协同育人生态链和四驱联动全景图”构建与实证研究 | 周伦理 | 四川农业大学 | 获批国家级 |
6 | 基于白酒产业的新农科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 罗惠波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获批国家级 |
7 | 基于地方特色农业产业链的省属高校新农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侯大斌 | 西南科技大学 | 获批国家级 |
8 | 学科交叉融合和校企合作推动的昆虫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探索实践 | 曹成全 | 乐山师范学院 | 获批国家级 |
9 | 新农科背景下,动科类本科专业“产 教融合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 | 黄志秋 | 西昌学院 | 获批国家级 |
10 | 基于传统产业转型的食品类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 | 朱文优 | 宜宾学院 | 获批国家级 |
11 | 懂生态用智能农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创新实践 | 胡尚连 | 西南科技大学 | |
12 |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慧园艺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创新实践 | 闫 飞 | 攀枝花学院 | |
13 | 西部涉农高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 | 余孝其 | 西华大学 | |
14 |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型高校园林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 何云晓 | 绵阳师范学院 | |
15 | 适应新农科的“三元协同主导融合”动医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范式创新与实践 | 曹三杰 | 四川农业大学 | |
16 | 基于农业全产业链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 | 胡运高 | 西南科技大学 |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承担院校 | 备注 |
17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造提升改革与实践 | 王霜 | 西华大学 | |
18 | 基于生态修复人才培养的园林生态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 刁 毅 | 攀枝花学院 | |
19 | 野保专业“园-区-所”实践教育体系构建 | 黄燕 | 西华师范大学 | |
20 | 甘孜藏区新型农林人才核心能力体系研究 | 谢学强 | 四川民族学院 | |
21 | 基于学科融合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李启宇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
22 | 以农工融合与三产联通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王玉霞 | 宜宾学院 | |
23 | 新农科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 郑传刚 | 西昌学院 | |
24 | 面向休闲农业的园艺教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 刘松青 | 成都师范学院 | |
25 |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西部师范院校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乐山师范学院林学专业 为例 | 唐梅 | 乐山师范学院 | |
26 | 林学专业野外综合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 | 伏秦超 | 乐山师范学院 | |
27 | 地方院校“新农村发展学院”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 叶文明 | 四川轻化工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