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从会种田到“慧种田” 走进四川首个无人农场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6-24浏览次数:0


在无人农场,可以实现小麦水稻耕种管收的无人作业。

6月,在位于成都市大邑县新华社区的“五良”融合无人农场,水稻已经栽种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小麦和水稻两种作物已经实现了耕种管收等主要环节的无人化自动作业。

五良”融合无人农场是四川省首个“无人农场”,即把“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的实施融入到了智慧农场的打造中。“无人农场”采取“政府+高校+企业”相结合模式,由成都大邑县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牵头实施,罗锡文院士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623日,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霜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无人农场代表着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理念和作业模式正在改变。“无人农场”建设,解决的正是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瞄准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展开探索

  全省首个无人农场

  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

通过智慧农业系统为农作物管护提供数据支持,能够精准调控农作物生长环境,更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516日,罗锡文曾带团来到农场进行技术指导。他表示:“耕种管收全过程的少人化和无人化,也有利于节约人力成本,吸引更多年轻技术人才从事农业生产,培育新型农民。”经测算,“无人农场”平均每亩节约劳动力成本30%以上,农民增收超过40%

事实上,早在2003年,罗锡文团队就在国内开展了基于卫星定位系统的农业机械自动导航作业技术研究,现已突破导航定位、路径跟踪等十大关键技术,解决了精准定位、导航控制、系统集成三大关键难题。

此前由华南农业大学牵头,在全国十几个省启动了20多个无人农场建设,位于成都大邑的无人农场则是四川的首个项目。

罗锡文院士是我们研究院的特聘院长,我们西华大学团队也在他的带领下,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实验。”王霜告诉记者,从农田选址调研,到与合作社沟通调整土地情况和田间改造,再到机库、无人化作业流程设计,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都参与其中并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

  三年为期

  提升无人驾驶农机设备的智能化程度


我们制定了一个三年建设期。”目前,无人农场建设近一年,可以初步实现小麦和水稻两种作物耕种管收等主要环节的无人化自动作业。王霜表示,目前很多设备还在调试中,根据耕作季节逐步推进应用。

与此同时,团队也会对村民进行培训。“我们的目标是,等将来我们退出来以后,村民可以自己完成机器的操控。”王霜透露,目前团队也在针对无人农场的机器操控,为当地村民编写通俗易懂的教材。

据介绍,在无人农场300亩示范区的机库中,陈列着拖拉机、平地机、旋耕机、播种机、无人植保机等农业机械装备。这里只需要2-3名管理人员,在电脑或者手机平台进行智能控制,偶尔进行田间视察、设备维护和能源补给工作。

就在622日,在无人农场,王霜还向西华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无人农场的相关设备,“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开发智能无人驾驶农业机械设备,以应对更复杂的土地状况。”王霜举例解释,目前的设备可以在平原上安全操控,未来还将使用范围扩展到丘陵地区,这就对机器的智能化程度要求更高。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大邑未来要建成200个智慧农场

作为全国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县,近年来大邑县不断推进数字农业发展。以“无人农场”为代表,全县150余家农场相继开展数字化改造。

家住大邑县王泗镇涌泉村的种植大户钟艳萍,管理着分散在多个乡镇的2000余亩土地。“通过卫星可以精准定位病虫害发生位置,我们的手机APP很快收到预警信息。”她说,从播种到管护,从收割到销售,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服务都能在数字平台下单。以播撒化肥为例,在手机上下单,无人机服务很快上门。

20207月,大邑县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202111月以排名前列的成绩通过国家阶段性评估验收。成都市大邑县委书记连华表示,大邑县将对标国家《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26项重点任务,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融入“智慧蓉城”体系,做优做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核心功能,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用好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建设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自动监管系统,实现40万亩耕地良田可视化监管。此外,还将实施“机器换人”工程,建成200个智慧农场,推动“耕种防收”全链条智慧化服务,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部分图片由大邑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新闻链接: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id=9359033&channelId=null